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说一说手机设计行业的故事(转载)

独立设计公司(Independent Design House),是产业链的中端,提供方案设计。其上游是平台提供商(Platform Vendor),其下游是品牌客户与渠道商(Channel)。品牌客户做自有品牌的手机,一部分是有研发设计团队的如ZTE、联想、夏新、TCL、 Bird,另一部分是没有设计实力只提供贴牌服务如CECT,中天,天语(天宇)、侨兴,有些品牌商既提供贴牌也同时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但一般说来,一些品牌商自有的研发由于受到公司整体经营策略与制度的制约,灵活性与市场反应力不都不如IDH。
先说一下什么是贴牌,就是IDH做了整机,如果想要做正规在商场卖的,就需要过信产部的入网认证。这个认证需要过一系列的测试。在中国就是CTA,在北美就是FTA。CTA包括3个部门4个认证,计量中心:MTNet与EMC,无委:SRMC,泰尔实验室:CTTL。这些都过了然后申请入网审批程序。而所谓的贴牌服务商与以上这些机构关系都非常好,可以形象地把他们比喻为入网中介,也就是提供IDH与检测部门之间的桥梁,完成一系列的认证手续,而IDH只要付中介费就好了,每台手机抽一部分利润作为牌照使用费。
除了贴牌,也可以不需要入网,做黑机。中国比较混乱,运营商并没有把SIM卡与机器绑定锁卡,没有入网许可也无所谓。在一些二级市场,是无牌机与黑机的天下。这里国产手机业全仰仗了渠道商发扬光大。近年来这些渠道商更伸展触角到东南亚,中东,东欧,南美,非洲。
在手机牌照限制准入制的年代,这些没有研发实力的帖牌商赚得来哈扑塌扑,而市场上也被搅得一塌糊涂。当年一个CECT每年上市几十上百款,光靠贴牌使用费就赚大发了。在手机牌照放开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原来做黑手机的IDH从良并创造自己独立的品牌,但实际上最后还是过渡到贴牌,因为IDH一旦转型做品牌,那就等于自我暴光。做品牌其根基稳固与后台的强硬不是谁都可以上的。
正规军是国产手机8强:华为,ZTE,联想,UTStarCom,Bird,厦新,TCL,国虹。
到一家IDH,最先看到的是大堂(Lobby)。大堂里面有什么呢?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前台(Front Desk)了,前台后面站的通常是漂亮的小姐和威武的先生(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肉麻,嘿嘿),职务么就是Reception与Security Assurance。接待负责来访登记,快递收发,门禁记录,安排会议室等。保安要么巡视要么战立在旁边平时看起来好象不忙,碰到可疑人物就上去盘查遇到无关的推销就阻止进入,平时还有监视员工的出入携带物品保证财产与信息安全。保安有时候看人喜欢瞄来瞄去,没关系这是他们的职业习惯。不论IDH的内部员工还是其他公司的访客,最好与Reception、Security Assurance保持友好的态度,这个一定有好处的,呵呵。一般Lobby里面有沙发供来访者稍坐。Lobby进去就是会议室(Meeting Room),给供应商接见拜访用。见过最豪华最有气势的Lobby是ZTE,而Longcheer的Meeting Room占了一层也是非常夸张。如果说大堂的豪华程度代表了公司的内在整体实力的话,那前台接待的姿色也反映了公司的外部形象。
做sales-man的朋友一定很喜欢比较每家IDH的前台小姐,哈哈。在Lobby到公司working area之间有门,这个门只允许内部员工出入,有门禁权限。访客进入需要填写登记表领取访客挂牌/胸牌并由内部员工带领下方可进入。在ZTE,华为,TechFaith还会检查Notebook,把USB口封住并把移动存储设备临时交给前台才可以进入。我在想这种制度的可行性是否有用,通常资料的泄露并不是在外部而很多都是中高级管理层自己,另一方面带设备进入都是供应商的FAE帮助Debug,Trouble-Shooting来的,你把他们USB口封了还怎么做开发?到最后这个制度还是要找某个领导特批,浪费时间浪费流程。在中国行业模仿力如此强的环境下,防是防不住的,关键是靠矛的锐利而不是盾的坚固。工作区里面与一些IT公司没什么两样,小八辣子就坐在外面,部门之间很容易区分。女生多的地方就是HR,一般神情憔悴的是RD,sales都不常在位子上,总经理一个房间,财务部一个房间。隐蔽的地方有摄象头。说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有的IDH,会议室也有探头。有些女销售在会议室没人的时候会整理衣着,甚至夏天穿低胸露出Bra的服装。这可便宜了那帮MIS的小子,他们就趴在监视器上评点各种胸形。

接下来说说IDH的组织架构
以下模式按照目前最常见的有外部投资资本的IDH来说明
IDH的老大是总经理(GM)或者CEO,总经理下面是副总(DGM),副总通常是资方派来的,所以有些IDH里面GM看到DGM也要礼让三分。不过副总通常不管事情,就是个摆设,好吃好喝高工资供着。
IDH通常还有个常务副总(RM),或者叫运营总监,他是在IDH里面是二把手。
下面就是各个总监了,通常有:
财务总监DOF或FC(管财务、成本、审计,收帐等),
销售总监DOS(管销售、市场、公关、预定等),
人事总监HRD(管人事、培训等,有的还带管安保,资讯安全),
生产总监DOM(管中试,生产,工艺),
质量总监DOQ(管质保,测试,认证,附带一个售后维修),
资源总监DSC(管采购,计划,物流,仓库)
然后是整个IDH的创意核心:
工业设计总监IDD(管产品策划,外观设计,美工),
结构总监MED(管结构设计)
硬件总监HWD(管基带,射频,PCB设计)
软件总监SWD(管驱动,人机界面设计)
以上这个级别在IDH里面通常总数不超过10人,基本就是高管了,有股份,年终分红在6位数以上
接下来就是经理级的,这是真正干活的级别,在一个规模较完善的IDH里面通常会有30个人左右属于这个阶层。
接下来就是工程师了,工程师的级别在5级以下,工程师大概有60~80人左右。
这就是一个百人规模的IDH的组织架构。RD工程师在一个IDH的升迁的难度以及成长的机会是很渺茫的,这个是由IDH的企业架构分析出来的,是不是很悲哀?

现在开始写薪资和升迁
以下的数据以某百人规模手机设计公司为例,收入为税前收入,全部按照国家要求缴纳四金和个调税,具体税后收入我就不写了。
每年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是发16个月的薪水,还有年终奖。
员工级,覆盖范围很广,1.1k-8k都有。原则是资深的较高、先来的比后来高,RD比文员高。约占总的合同制员工数的60%~65%。
主管级,8K~10K范围。约20%。
B级经理,10K~14K范围。基本上是大部门副职经理、小部门正职经理。6~10%左右。
A级经理,14K~18K范围。基本上是大部门正职经理。5%以内。
管理层级别,范围是保密的。
在手机设计公司里面的升迁,要看运气和工种的。有些岗位升迁特别快,有些岗位则熬死还是那样。运气来了,连跳几级的大有人在。运气背的,上面压着人就是不走,你也没办法。
研发工程师就是一类熬死都没有升迁机会的工种。
好在IDH现在越开越多,缺人的地方大有所在,不用担心找不到活。
和其他行业比,IDH有其特殊性。IDH里面很多活都是技术活,不花点功夫还真不行。随便举几个例子,硬件、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市场。。。虽然未必都是论资排辈,但经验很重要。
在一个IDH待上半年,就可以看是不是有机会升职了,如果没有机会(比如上司不中意你,或者没有合适的岗位空缺等),就该考虑是不是要跳槽了。跳槽的话,只要满足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就可以算成功的了:
1.级别不变但加薪
2.薪水不变但升级
3.薪水级别都不变但IDH行业排名上升
以上满足一条就够了,更何况经常是级别和薪水一起加的。所以IDH的流动性非常大。我去过一个设计公司,一年的人员流动率接近50%,就是说一年里面,差不多一半的岗位换过人了。
这个流动现象,在IDH特别明显。很多小青年一直在跳,大部分是越跳越好了,当然也有混不下去匆匆跳走的。小青年一进IDH,先作小拔拉子,忍气吞声,学点能耐。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找机会跳了,一跳就是senior资深员工了。再过一年半载再跳成主管,小经理。就这么混上来了。

RD做久了会性格变得固执与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很弱。所以技术部在一个公司内部的竞争力与重视度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慢慢变弱的。当一个设计公司资本紧张或者政治斗争严重的时候,RD就很容易成为始爱终弃的牺牲品。太直白的描述我不便说明,看的比较多了。

接下说说每个部门岗位配置:
总经理室:总经理(GM),总秘(GMS)
财务部:总账/会计(GL/Accountant),审计(IA),工资(Payroll),成本(Cost),出纳(Cashier,包含应收(AR), 应付(AP))
资源部:收货(Reciving),仓库(Store),采购(Purchasing),计划(Plan),物流(Logistics)
商务部:市场(Marketing),销售(Sales),客服(AM)
人力资源部:人事(HR),行政(ADM),网管(Web-Master),接待(Reception),保安(SA),司机
生产部: 生产工程师(PE)
质量部:品保(QA),检验(IQC,OQC),测试(Tester),售后维修
接下来ID,ME,HW,SW就不写了,大家都知道,圈在笼子里的猪,最好管理最没有油水工作最累责任最大人员流动率最高的岗位
企划(PS)有的公司归商务部,有的公司归ID部管,项目经理(PM)有的公司独立一个部门,有的公司归研发总监/CTO直辖。

IDH有商务用车,通常的配备是普通轿车,豪华轿车,小型面包车。
一般司机都是老司机了,十几年驾龄的很多,都在外面开得累了,找地方安稳下来。
司机的任务,主要是高管上下班和外出公干的接送、办公需要用车、客人用车。
办公需要用车就比较杂,比如销售部做sales call、管理人员外出开会或活动、设备的送修、财务部跑银行税务等,车辆配备就是有什么车开什么车,普桑、金杯、别克都有。
客人用车,一般是Passat或者别克。去机场的接机或者送机,有时候自己的车辆安排不过来,也会找出租汽车公司或者酒店定车来做。这里ADM就有油水了,当客户用车数量多就很可观了。比如客户机场到酒店,普桑,收费是500,与酒店协议分成。其实客人自己叫出租车,100-150是完全够了。不过ADM有权安排,反正是公司报销,客人也无所谓。
司机一般工资也就2k左右,平时还有点加班工资和夜班补贴,基本上到手在3k多点吧。比外面开出租车是少点,但是人轻松,工作稳定,没压力。
老司机一般外面混的时间长了,有时候陪BOSS去去夜总会什么的。在开车时候会聊很多事,比如一夜7次郎什么的,排解路途的郁闷。

IDH的BOSS与客户谈生意的地点在哪里?
公司会议室?饭店?酒店包房?NO,最常见的是K房。这个K房不是好乐迪钱柜九九红之类的量贩式KTV,里面玩的内容不说了,就谈下价格。
小房间(3-4人) 980~1200元
中房间(4-8人) 1200~1800元
大房间(8-15人) 1800~2800元
VIP房(不限人数)8888~18000元
上海的名店很多人都知道:帝豪、天上人间、金碧辉煌、金色殿堂、151会所、金色大帝、万紫千红、名门。。。
开一个房间,点一瓶酒(Chivas,黑方,杰克丹尼),一个果盘,若干零食。叫几个MM,然后BOSS开始喝酒谈生意,到醉熏熏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然后是结帐。公主小妹 200,小姐300(不出台),妈妈桑200。如果看中小姐要外带打包就900~1500。第2天如果客户主动电话过来,就说明合作成功希望很大了。
上海夜店远不如东莞、珠海的夸张。就如同上海的IDH之于深圳的山寨厂做的手机之区别。
我虽然是做技术的,但是写点花色也是必须的,整个行业不光是RD这一块,社会世故人情对于社交与生意的合作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样做RD的眼界不要局限在电路板上,那样是没有前途的。说不定整个RD团队3个月的辛苦开发还不如K房的成功交际有作用。这一点,还是做技术的悲哀。。。

IDH是做手机的,做手机不象做其他设备,可以自己规划系统,这个不是研究所学院派搞科研,是做商品,是需要快速看到效益的。不管是哪家IDH,都有一个或多个平台合作方。
什么是手机平台?所谓平台(Platform),就是提供整体IC套片组(chipset)与软件开发工具的上游IC设计,是基于评估板(EVB)的,不是针对产品的。平台只有硬件参考电路,RF的PCB建议参考设计,软件SDK,Debug/Download/Calibration工具。
手机常用的平台:ADI、Agere、Broadcom、Freescale、Infineon、Intel、MTK、Philips、QualComm、Silicon Laboratory、Skyworks、TI、VIA、Spreadtrum
Philips已经出售他的手机平台业务与SiLab共同组建NXP,NXP的平台实际上就是SiLab的RF+Philips的Sy.Sol(Baseband)。
正所谓中国人做什么,什么就会被快速做到平民化。手机也一样。目前所有平台中,chipset cost超过10 USD的都没的混了。所以剩下的当前适合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只有MTK,Spreadtrum, Infineon,SiLab。其他平台做一个死一个。VIA虽然也是很便宜,但是目前还是停留在不成熟的小PP阶段,有些小的IDH在开发,也是一些 VC在支撑烧钱不是真正做产品的。Sunplus,海思,Coolsand还没有扶起来,估计大势已去。

现在写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这里我偷懒引用我在52RD上回别人的帖子的内容:
什么是 PM?PM就是要在整个项目组动工前,将要做的事情尽力策划完善,和上级无数次的开会讨论项目的目的与开发所需的内容,当全部拍板决定后,项目组再动工,否则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很难控制好开发成本,从而造成损失。如果老板在中间环节介入,必须要给他分析修改会造成的影响及成本评估,让他知道什么是牵一发动全局。再由他拍板决定是否进行修改。
项目管理文档包括以下:
1. 项目开发意向书
2. 项目计划书
3. 项目立项申请书
4. 项目启动会议纪要
5. 项目产品定义书
6. 项目人力资源分配表
7. 项目周工作计划表
8. 项目总体进度跟踪表
9. 原理图设计评审报告
10. PCB设计评审报告
如果PM能在一个项目运做过程中独立完成以上10个文档中的6份,就很专业了;独立完成全部,那就是精英。
但是很不幸,有些公司连文档都不全,1、2、3几乎没有或者很草率地定义项目,Kick Off Meeting也是口头通知化,没有形成文件约束,万一出现决策失误责任人也没法惩戒。5是PM直接甩给HW/SW/MD来做;最关键的是7、8,从这2 个文件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PM素质的高低,这个计划进度的控制是PM预测的,而从进度上可以看出PM计划安排的效率与执行力。9、10是HW来做,归档到项目经理的。
如此10个文件的约束下,没有理由会产生部门之间的扯皮与争论。项目总体进度跟踪表细化到每一天每个岗位上该做的事,当一个项目完成,可以清晰地回溯过去发生的开发流程,责任谁也逃避不了,功绩谁也不用去争,错误谁也不用去推。能做到这种程度的PM,很抱歉确实很少见!
另外,PM有一份项目运做手册当SOP来参考,这就是PM的圣经。PM需要上山下乡去加工厂、安排技术支援Team食宿、与客户方工程交接。PM要保障整个RD后勤,整个项目开发环节的通畅,把项目开发比做打仗的话,工程师是前线作战,PM就是调度运输指挥。一般PM也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称职的PM应该有很强的业内经验,首先要定好一份合理的产品定义。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权威,上可以顶住老板的无理的干涉,下可以管控HW/SW/ME的责任分配,进度安排。

没有评论: